大学生赵昭回乡养牛:为就业多元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!
2025-04-20 17:02:45 肉牛饲料
产品介绍
-
“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让农民成为着迷的职业”。这是2025年3月11日从“代表通道”传出来的铿锵声音,也是人大代表赵昭的鸿愿。在当今社会,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非常关注的话题,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有限的岗位资源,有人抱怨命运不公,有人选择躺平逃避,然而,大学生赵昭奔赴农村,投身养牛事业的事迹,却如同一束光如同一杆旗,引领着就业的多元与广阔前景。
.2008年赵昭辞去外企白领的工作,以50万元作为起点,以50个牛犊的规模为半径,以犇犇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圆心开始自己的创业蓝图。经过17平的奋斗现己发展有南阳市雅民农牧有限公司。
当时她的家人和朋友对她辞职养牛的想法感到十分不理解。在他们看来,大学毕业后就应该留在城里,找一份体面、安稳的工作,而不是回到农村去养猪、养牛。
赵昭有自己的想法,她深知农村的重要性和农业的潜力。她认为,大学生到农村广阔天地中去,能够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,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自己的人生价值。于是,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城里的工作,选择回到老家南阳,开始了自己的养牛创业之路。
养牛的初始成本很高,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。然而,赵昭通过分期投入、寻求政府贴息贷款、拉拢一些志同道合的合作社伙伴共同出资经营,合作社合资等方式解决了资金问题。同时,她还预留了至少6个月的运营资金,以应对饲料、人工等日常开支,确保养殖场的正常运转。
养殖技术是养牛的关键。为了提高养殖效益,赵昭与兽医机构合作,制定免疫计划,建立隔离区,避免疫病扩散。同时,还引入营养师设计饲料配方,结合本地秸秆、牧草降低成本,必要时配置TMR(全混合日粮)搅拌机。通过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,提高了牛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,降低了养殖成本。
她建沼气池发电自用,或加工有机肥出售,实现循环经济。沼气池不仅解决了养殖场的粪便处理问题,还为养殖场提供了清洁能源,降低了能源成本。同时,加工有机肥出售也增加了养殖场的收入来源,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。
赵昭在养殖过程中采用了自动喂料机、智能监控系统等自动化设备,减少了人力成本。此外,她还利用物联网记录生长数据,优化出栏周期;分析市场趋势调整销售策略。同时,她还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,灵活调整销售策略,确保养殖场的收益。
为了降低风险,赵昭购买了养殖业保险,有效防范了自然灾害、疫病等风险带来的损失。同时,她还兼顾肉牛与奶牛养殖,或发展观光农业分散风险。观光农业的发展不仅吸引了游客,增加了收入来源,还提升了养殖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打造了绿色/有机认证品牌,通过社交媒体宣传,建立直营店或会员制配送,提高利润率。通过社交媒体宣传,她扩大了品牌知名度,吸引了一大批忠实消费者。同时,她还建立了直营店和会员制配送体系,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、优质的服务,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。
在就业难的情况下,赵昭的创业事迹为大学生树立了一个就业榜样。她证明了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精神,在农村也能够实现自身的梦想,创造自己的价值。
她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,大学生不应局限于城市里的岗位,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同样孕育着无限的可能。大学生能够准确的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,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,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赵昭的事迹引导大学生树立多元就业观。在就业的思维上,大学生不应只把目光盯在传统的就业渠道上,而应拓宽视野,尝试不同的就业方式和创业模式。
她通过回到农村创业,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,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。使周边300多户通过养牛实现致富,每年用留守妇女80多人,每人用工次数均在150次以上,使大家实现了不出远门就能挣钱的愿望,打破了“故乡不养身”的偏激认识。
赵昭的创业事迹激励着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事业。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金支持,而大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术,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
赵昭的故事让大学生们看到了农村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和机遇,激发了他们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。她的事迹鼓励大学生们到农村去,到基层去,让“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让农民成为着迷的职业”。
赵昭的创业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,也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她的发展模式和创新精神也为其他创业者提供了借鉴和启示,带动了更多的大学生和创业者投身农村发展事业,为农村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当下,赵昭奔赴农村大有作为的事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,如同一杆旗帜引领着就业的多元和广阔前景。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学生应有的担当和责任,为广大大学生树立了榜样,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去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。